学科专业建设
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专业建设 >> 学科建设

土木工程学院主要围绕“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重点学科开展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是土木工程的二级学科,学科的核心内容为地震工程、抗风工程、抗火工程、抗爆工程和防护工程等。是通过综合应用土木工程和其他学科的科学理论与技术,建立和发展以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技术的学科。通过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未来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障灾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能力,提高国家重大工程的防灾能力。

防灾科技学院该学科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建筑结构抗震、桥梁抗震、防灾减灾功能材料、灾害监测与工程安全管理等。该学科点研究团队成员3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8名,具有博士学位16人。联合国灾害评估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减灾委专家郭迅研究员为学科带头人。该学科点相关试验设备总价值6000余万元,拥有地震模拟振动台、MTS伪动力试验装置、工程结构耐久性实验仓等一系列先进的试验设备。支撑了中国地震局建筑物破坏机理与防御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地震灾害防御与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近5年来,该学科点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

该学科点的主要科技成果为:(1)揭示了我国典型多层建筑结构的地震破坏机理,发展了相应的抗倒塌设计方法,基于此可基本实现多层建筑结构8级大震不倒的设计目标。(2)开发了高度可调隔震支座、模块化钢滞变阻尼器等新型减隔震装置,并获得了工程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工程结构的抗震安全。(3)提出了基于“散、脆、偏、单”的工程结构典型抗震缺陷判别准则,基于此建立了城乡工程结构震害预测新方法,并在河北三河、吉林松原等高地震烈度区的震害预测中得到了应用。(4)发展了桥梁延性及地震损伤控制设计理论,推动了高强钢筋、ECC等土木工程新材料在桥梁抗震能力提升中的应用。上述科技成果在中国第一个地震安全社区、河北省首个防震减灾示范县的建设中,都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中央电视台多次报道该学科点的科技成果。

十四五期间,该学科点将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拓展至抗火工程、抗爆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水旱灾害防治等领域,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使之成为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点,以更好服务于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事业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