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简介
郭迅,男,汉族,1966年生人,黑龙江省大庆市人。现任防灾科技学院副校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委员、联合国灾害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1987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分别于1993年、1996年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2000年在香港理工大学从事地震工程合作研究,2005年~2006年在美国伊利诺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Newmark实验室留学。
多年来一直从事结构抗倒塌设计、结构抗震实验和结构损伤诊断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撰写专著1部,获专利10余项。培养毕业硕士42人,博士16人。主要成果体现在就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倒塌机理提出全新认识,为我国韧性城乡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十年不间断现场调查,四十多次倒塌地震模拟实验,结果显示:不均衡设置的半高连续填充墙数倍地改变了柱间内力分配,造成柱“凝震聚力,个个击破”而倒塌。梁上填充墙对梁有很强的竖向约束作用,以致弱梁不弱,规范中“强柱弱梁”设计理念无法实现。类似的也揭示了底商多层砌体倒塌机理。基于震害类比、实验验证和理论分析,概括了更具一般意义的结构倒塌原因:“散、脆、偏、单”,如果使结构达到“整而不散、延而不脆、匀而不偏、冗而不单”,则结构即使经历强度达到10度左右的地震也不倒塌,与实际地震现场那些顽强的结构表现一致。基于“散、脆、偏、单”的结构抗震能力评定法成功在大庆、松原、三河等城乡建筑抗震能力评定项目中应用。其中所发明的模块式钢滞变阻尼器具有卓越的力学性能,已经成功用于包括我国第一个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大连尚品天城以及唐山万科金域华府、天水碧桂园等多个高层住宅项目的消能减震设计,不但显著提升目标结构的抗震能力,还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2.学习经历
1993.9—1996.6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博士
1990.9-1993.6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士
1983.9-1987.6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学士
3.工作经历
2019.09至今防灾科技学院 副校长
2012.12-2019.09防灾科技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院长
1995.09-2012.12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结构工程研究室主任
1987.07-1990.08铁道部第十七工程局二处三段 副段长
4.主持或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典型多层建筑结构地震破坏模式和倒塌机理的试验与模拟研究,项目编号:2018YFC1504302-3,2018.12-2021.12,直接经费:90万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港口工程地震破坏机理及防控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6YFE0205100,2017.08-2020.07,直接经费:70万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层RC框架结构抗倒塌加固方法研究,项目编号:51478117,2015.01-2018.12,总经费:85万
[4]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重大工程结构健康诊断暨灾变预警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6DFB716802007.01-2009.12,总经费:410万
[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高层剪力墙结构地震破坏机理研究,项目编号:ZY20160107,2016.01-2018.12,总经费:86.5万
[6]地震行业科研专项:高烈度区高墩大跨桥梁地震破坏预测与控制,项目编号:200808021,2009.01-2011.12,总经费:141万
[7]中国地震局教师科研基金:基于汶川实际震害的结构抗倒塌研究,项目编号:20130104,2013.05-2015.05,总经费:20万
[8]大庆市地震局主城区震害预测评估采购,2013.06-2013.12,总经费:139万
[9]三河市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县,2015.07-2017.10,总经费:760万
[10]松原市规划区震害预测项目,2015.08-2017.12,总经费:315万
5.获奖及荣誉称号情况
[1]2019年1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2016年12月,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2015年12月,荣获中国地震局2015年防震减灾科技成果一等奖。
[4]2013年12月,荣获辽宁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6.获批国家发明专利
[1]郭迅,何雄科.一种新型防落梁阻尼器及含有它的阻尼系统.专利号:ZL 2019 2 030874.3
[2]郭迅,何雄科.直齿篦式阻尼器.专利号:ZL 2018 2 1675678.X
[3]郭迅,何雄科.一种篦式阻尼器.专利号:ZL 2018 2 0354726.9
[4]郭迅,何雄科,周洋.一种用于钢滞变阻尼器性能检测的笼架装置.专利号:ZL 2017 2 0278119.4
[5]郭迅,王涛,郑志华.模块式钢滞变阻尼器的使用方法.专利号:ZL 2011 1 0288800.4
[6]郭迅,郑志华,李国东.用乐音准则进行结构损伤诊断的方法.专利号:ZL 2009 1 0071850.X
[7]郭迅,李国东.用于工程结构健康诊断的动静结合方法.专利号:ZL 2009 1 0071851.4
[8]郭迅.高度可调橡胶隔震支座.专利号:ZL 2005 1 0010557.4
[9]郑志华,郭迅.模块式钢滞变阻尼器.专利号:ZL 2011 2 0363849.7
7.发表论著情况
共发表期刊论文80余篇,撰写专著一部。代表性论著如下:
7.1专著
[1]郭迅,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倒塌机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7.2第1作者期刊论文
[1]郭迅,王波.建设韧性城乡的技术途径[J].震灾防御技术,2019,14(01):52-59.
[2]郭迅.从长宁地震反思韧性城乡建设[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9,21(03):1-6.
[3]郭迅.汶川地震对我国城乡建筑抗震的启示[J].城市与减灾,2018(03):30-35.
[4]郭迅.我们从汶川地震中学到了什么[J].城市与减灾,2016(02):6-7.
[5]Guo xun,YL.wong,Yuan yi fan Estimation of damping ratio of soil sites using microtremor,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J],2002,1(1)45-49 (SCI检索/EI检索)
[6]郭迅,海啸破坏特点与工程防御方法初探[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1):175-177
[7]郭迅,王玉梅,何福.典型高墩大跨混凝土刚构桥模态参数测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33(06):33-39.
[8]郭迅,黄玉龙,殷建华,Bender Elements在测试土样剪切波速中的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20(2):92-96
[9]郭迅,张敏政.用于控制高柔结构振动的POD技术[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8,18(2):91-97.
[10]郭迅,阎砺铭,裴强,尚利军.新型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及其在工程振动中的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22(4):60-65
[11]郭迅.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29(6):74-87
[12]郭迅,张敏政.摆油阻尼器减震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6,16(1):122-128
[13]郭迅,黄玉龙,袁一凡.香港场地类别划分的初步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2,16(1):51-60
[14]郭迅.地震工程试验联网最新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地震,2006,26(4):37-41
[15]郭迅.印度洋海啸灾害特点及其对工程防御的启示[J],海洋地质动态,2006,22(3):7-12
[16]郭迅,薄景山.既有地下结构安全性鉴定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3(2):229-236
[17]郭迅,李洪涛,王金国,某悬索桥振动特性现场测试及数值模拟[J],世界地震工程,2008,24(3):1-7
7.3通讯作者论文
[1]刘必灯,郭迅.西南交通大学8m×10m地震模拟振动台运行对场地振动的影响分析[J].中国地震,2019,35(02):226-237.
[2]刘红彪,郭迅,李国东.乐音准则法及其在结构损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1,30(10):254-259
[3]刘必灯,郭迅,周洋,王伟,于淼.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运行对周围场地影响的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6,35(13):212-218.
[4]杨伟松,郭迅,许卫晓,袁星.增设翼墙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5,34(24):144-152
[5]杨伟松,郭迅,何福,许卫晓.阻尼对结构模态测试精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5,35(03):86-93.
[6]杨伟松,郭迅,许卫晓,何福.结构损伤识别中乐音准则的应用及数学表达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5,35(02):39-47.
[7]周洋,郭迅,孙丽,刘洋,杨立国,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约束砖砌体墙片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地震,2014,34(6):160-168
[8]周洋,郭迅,孙丽,底层商用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性能与倒塌机理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地震,2014,34(5):11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