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团学天地 >> 团学活动 >> 正文

防灾工程系党总支组织学生党员参观红色革命遗址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8-09-06 [来源]:  : 浏览次数: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丰富党支部组织文化生活,9月24日-10月29日,在防灾工程系党总支的精心组织和准备下,80余名学生党员以专业和年级为单位先后分别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山公园、卢沟桥、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进行了参观学习。

9月24日08级土木工程专业的20名学生党员一行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综合厅、日军暴行厅、人民战争厅、抗日英烈厅 。翔实的历史史事,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全过程,深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歌颂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英雄事迹,弘扬了抗日战争中孕育出的伟大民族精神。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学院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9月25日,08级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24名学生党员一行参观了国家博物馆。 在以“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为主题的展厅中,通过一幅幅真实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实物,同学们重温了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在伟大的成就面前,每位党员同志都深受鼓舞和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对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快我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步伐起到了积极作用。

9月29日,08级工程管理专业的14名学生党员一行参观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馆分为抗日战争馆、全国解放战争馆、古代战争馆、近代战争馆等,从刀枪剑戟到现代各种精良的枪械,从木牛流马到各种坦克战车,从鞭炮地雷炸弹到战略核武器,展示了几千年来炎黄子孙反抗侵略和压迫,为争取生存权利、人民民主和民族独立而进行的英勇斗争的历史,展示了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赞颂了他们感天地泣鬼神的盖世功勋。通过参观,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作为学生党员,要在生活中不断充实自己,积极学习党的新思想、新理论,全面发展,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一番贡献。

10月15日,09级和10级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7名学生党员一行参观了中山公园。1925年曾在此殿停放孙中山先生灵柩,接受各界人士瞻仰吊唁。1928年由时任北平特别市长何其巩等爱国人士改名为中山堂。孙中山先生铜像被隆重地矗立在公园门口。他神情庄重,目光深邃,令人肃然起敬。中山公园昭示着中华文化,中山铜像表现着中华民族奋斗不屈的精神。通过参观学习,每一位党员深入了解了孙中山的成长历程、革命战斗生涯和为中国鞠躬尽瘁的光辉事迹,牢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0月22日,09级土木工程专业的10名学生党员一行参观了红色革命遗址-卢沟桥,桥上的狮子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好像在诉说着过去那段壮烈的历史。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体现了“民族意识胜过一切”的思想,民族危机唤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华民族。党员们在桥上深深地缅怀了当时驻守的将士们,纷纷表示不会忘记历史,要为祖国的伟大复兴,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拼搏!

10月29日,09级工程管理专业的7名学生党员一行参观了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纪念馆里的每一幅图片和每一本文献都好像在向党员们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展现了当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场景,昭示着年轻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在这里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高扬民主、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传统礼教发起全面挑战,这些都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在场的党学生员,使他们接受了一次思想和灵魂的洗礼 。

通过这次组织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多彩的踏寻红色革命之旅,学生党员们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灵魂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更加坚定了科学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为党和祖国的伟大事业不懈努力的决心和斗志。同时,这次活动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党支部的组织文化生活,有力地促进了争优创先活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