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个人简介
李琼,1978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方向)。现任地震工程与建筑安全学院联合党委副书记。兼任河北省制冷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城市燃气协会高校工作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建筑环境安全、能源安全、传热传质、有限空间污染物通风控制、重点领域碳排放技术等方面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完成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安全生产事故预控与应急处置技术研发实训基地建设子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等项目5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10篇。获得河北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2项三等奖,获得教育部“智慧教学之星”称号。
2. 学习与工作经历
2005.06-至今, 华北科技学院,地震工程与建筑安全学院,副教授
2011.09-2017.06, 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博士
2002.09-2005.06, 河北工程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硕士
1998.09-2002.06, 河北工程大学,供热空调与燃气工程,学士
3. 主讲课程
[1] 本科生课程:传热学,56学时
[2] 本科生课程:地下工程通风与照明,24学时
[3] 本科生课程:绿色建筑技术,24学时
[4] 本科生课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导论,24学时
[5] 本科生课程: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4. 承担及参与的教学科研项目
[1] 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大学生心理危机防御机制工作案例,负责人
[2] 教育部第三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产教融合视角下全国应急测绘专业化队伍培育与推广,2024.06-2025.06,2万,负责人
[3]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传热学》,华北科技学院,2022.05-2024.05,10万,负责人
[4]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预控与应急处置技术研发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地下空间环境治理与有毒有害气体测试系统研发,2018.01-2020.12,负责人
[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有限空间污染物安全控制研究创新团队建设,3142017068,2017.01-2019.12,直接经费:30万,负责人
[6]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热湿交换理论的矿井回风换热器热工性能研究,E2013508102,2013.01-2015.12,直接经费:6万,负责人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复杂结构城市地下道路污染物排放与扩散特性及其建模理论研究,51378024,2014.01-2017.12,参与人
[8]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分岔结构城市地下道路交通通风力与污染物浓度分布特性研究,8162006,2016.01-2018.12,参与人
[9]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智能建筑能源学科建设与校企合作模式研究,2020.1-2020.12,负责人
[10]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大学生安全素养培养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研究,SZ18009,2018.01-2020.12,参与人
[11] 企业合作项目:外窗性能对寒冷地区绿色办公建筑供暖能耗影响研究,065B09,2019.10-2020.12,直接经费:2万,负责人
[12] 北京工业大学开放基金项目:城市隧道环境安全与通风控制实测调研,065B11,2021.01-2022.12,直接经费:2万,负责人
[13]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基于交通通风力作用的复杂结构城市地下道路污染物扩散特性模型试验研究,NR2015K06,2015.01-2017.12,直接经费:3万,负责人
[14] 企业合作项目:矿井水处理技术参数优化,065B13,2023.05-2023.12,直接经费:2.5万,负责人
[15] 企业合作项目:团体标准技术规范编制专项,065B14,2023.07-2024.07,直接经费:15万,负责人
[16] 企业合作项目:核电安装BIM基础技术协作,065B16,2023.10-2024.04,直接经费:3.3万,负责人
[17] 企业合作项目:矿井水高悬浮物去除实验研究,065B17,2023.12-2024.08,直接经费:4万,负责人
5. 代表性论文及专著
[1] Li Q , Chen C . Survey and measurement of the vehicle pollutant emission in urban underground bifurcate tunnel, China[J].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 2019. (SCI检索)
[2] Qiong L# , Chao C , Haoting Y , et al. Prediction of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and ventilation control in urban bifurcate tunnel, China[J].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018, 82:406-415. (SCI检索)
[3] 李琼#,陈超,等. 交通风对不同结构城市地下道路污染物扩散影响的比较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8,40(11):1214~1223. (CSCD核心期刊)
[4] Runzhao Zhang, Qiong Li#, Xiaole Liu, Chen Zhao, Yujie Wang,Gas safety entropy model research in Chinese urban gas system,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Volume 94,2025,105586,ISSN 0950-4230,https://doi.org/10.1016/j.jlp.2025.105586. (SCI检索)
[5] Li Zhao; Wei Chen; Qiong Li#; Weiwei Wu ; Clean-energy utilization technology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xisting urban residences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021, 8(5) (EI检索)
[6] 薛宏旺;李琼#;郑诗霖;王野驰;地下综合管廊自然通风下温湿度实测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4):14776-14782(中文核心期刊)
[7] 李琼, 陈超, 袁浩庭等. 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通风模型实验研究[J]. 暖通空调, 2019(9):111-117.
[8] 李琼, 赵钰虎, 饶文昊. 疫情期间红外测温枪检测的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0, 17(4):7.
[9] Qiong Li, Chao Chen, YiwenDeng,GuangYa Xie,Junmei Li,Yan Li, QinqiangHu. Influence of traffic force on pollutant dispersion of CO、NO and particle matter(PM2.5)measured in an urban tunnel in Changsha, China.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2015,49(6):400-407(SCI检索)
[10] 李琼#,陈超,袁浩庭等.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CO排放特性实测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2017.4.15, (02): 66~71
[11] 李琼,陈超,李俊梅. 基于城市地下道路污染物排放特性的交通特征调研.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J]. 2012,34(5):456-460
[12] 张润钊,李琼,刘笑乐,等. 基于我国燃气事故的燃气安全熵模型研究 [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5, 22 (01): 78-84. DOI:10.19956/j.cnki.ncist.2025.01.011.
[13] 刘笑乐,李琼. 中国能源安全条件下的清洁能源供需平衡统计分析 [J]. 能源与节能, 2024, (08): 1-5+210. DOI:10.16643/j.cnki.14-1360/td.2024.08.003.
[14] 郑诗霖,李琼,陈纬,等. 北京运通隧道污染物排放特性与需风量预测分析 [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2, 19 (06): 68-73. DOI:10.19956/j.cnki.ncist.2022.06.009.
[15] 陈纬,李琼. 基于LEAP模型的既有城镇住区清洁能源替代及二氧化碳排放研究 [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1, 18 (06): 60-64+82. DOI:10.19956/j.cnki.ncist.2021.06.010.
[16] 田博文,李琼,吴晨江,等. 雾霾天气情况下的智能路灯分级调控系统 [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7, 14 (06): 65-71.
6. 代表性专利及标准
[1]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团体标准:《矿井水处理能效等级评价》,2024
[2]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团体标准:《矿井水处理站智能化建设评价》,2024
7. 教学科研获奖及荣誉
[1] 2024年,华北科技学院,就业工作“先进个人”
[2] 2023年,中共华北科技学院防灾科技学院联合委员会,优秀教育工作者
[3] 2019年,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学之星”称号
[4] 2019年-2021年 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京津冀高校应急管理工程实践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