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至4月11日,由中国地震学会可恢复功能防震体系专业委员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城乡韧性与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韧性城乡与防灾减灾论坛在上海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自然灾害防治和韧性城乡建设中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研讨。土木工程学院王波博士、刘子心博士和教师宣越参加了本次论坛。
会上,王波博士作了题为“基于变形饱和理论的典型城乡建筑地震倒塌机理研究”的学术报告,介绍了中国地震局土木工程地震灾害防治创新团队在结构地震倒塌机理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汇报了与外廊式框架结构教学楼和底商多层砌体结构相关的振动台试验以及拟静力试验研究工作。
刘子心博士作了题为“基于性能的高层框架-核心筒多维地震作用下的整体可靠度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单点多维地震动的降维建模理论,并实现了与设计反应谱的拟合;进一步以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为工程对象,给出了多维随机地震作用下工程结构不同性能目标所对应的整体失效概率,实现了复杂工程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整体可靠度精细化分析。
“韧性城乡与防灾减灾论坛”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城乡韧性与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地震学会可恢复功能防震体系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旨在进一步推进国家自然灾害防治重大战略的实施,推动城乡抗震韧性科技创新发展,促进国内外学者交流学习。首届论坛于2018年11月29-30日在北京召开,第二届论坛于2019年12月4-7日在哈尔滨召开。本次论坛共设立“抗震韧性城乡建设规划与策略”、“城市基础设施抗震韧性评价及韧性提升”、“地震可恢复功能结构新体系及设计理论”、“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韧性城乡防灾”、“智能防灾减灾新技术”以及“村镇建筑抗震及加固新技术” 6个主题。
(撰稿:王波;审核:孙治国;摄影:宣越)